首页

长沙梦悠然在线视频

时间:2025-05-28 14:31:24 作者:国内首家直销银行迎整合 新市场环境下直销银行路在何方? 浏览量:63196

  本报记者 杨 洁

  又一家银行直销银行将与手机银行合并。

  5月26日,北京银行发布公告称,该行直销银行App相关服务将于2025年6月25日迁移至北京银行“京彩生活”手机银行App,迁移后原直销银行App上办理的业务将通过北京银行“京彩生活”手机银行App办理。

  直销银行,是指业务拓展不以柜台为基础,打破时间、地域、网点等限制,主要通过电子渠道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银行经营模式和客户开发模式。

  北京银行直销银行是国内首家直销银行。2013年9月18日,北京银行在京举行直销银行开通仪式,正式开通直销银行服务模式,此举标志着国内第一家直销银行诞生。

  北京银行直销银行成立后,业务表现较为亮眼。北京银行2015年年度报告显示,报告期内,该行加快直销银行建设,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创新为动力,持续完善产品体系、多元化营销推广,各项业务实现爆发式增长,彰显“互联网+”的巨大潜力。截至报告期末,直销银行客户数达24.6万户,储蓄存款达6.3亿元,较期初增长463.1%;资金量达6.9亿元,同比增长322.2%。不过自2019年年报之后,北京银行直销银行的业务情况未再出现在年报中,直至此次宣布对直销银行业务进行迁移。

  事实上,在北京银行之前,已有多家银行陆续发布公告,对旗下的直销银行App进行整合或关停。据记者不完全梳理,汉口银行、广发银行、哈密市商业银行、东莞银行、民生银行等都已经对旗下直销银行App进行关停或与手机银行合并。

  谈及直销银行整合或关停的主要原因,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杨海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由于组织架构、母行资源投入以及市场竞争等原因,直销银行没有形成相对完整的服务生态,未能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所提供的服务与商业银行的手机银行高度重叠,对商业银行而言造成了重复投入、资源浪费。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薛洪言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随着手机银行功能的日益完善和用户体验的持续优化,用户对于金融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倾向于一站式解决。手机银行App作为商业银行服务客户的主要平台,其功能丰富、操作便捷,能够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使得直销银行的独立存在价值逐渐降低。此外,互联网流量红利的消退和获客成本的上升,也对直销银行的运营模式提出了挑战。

  薛洪言表示,随着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深化和用户需求的不断变化,直销银行需要寻找新的发展路径以适应市场变化。一方面,直销银行可以通过培育特色业务,打造差异化的服务,以“小而美”的模式成为银行体系的有益补充。比如,通过深入了解用户需求,提供定制化、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增强用户黏性和忠诚度。另一方面,整合资源,将直销银行的功能融入手机银行,为用户提供更加集中和高效的服务,也是一种可行的选择。通过将手机银行和直销银行的功能进行整合和优化,可以提升用户体验和服务效率,降低运营成本。(证券日报)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中办:做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提名评选工作

当地时间5月2日,“千瓣的花朵——福建古厝走出的文化遗产守护者林徽因”展览在美国费城举行,展览向观众展示林徽因与福州古厝的渊源和她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承传所做的贡献。100年前,林徽因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图为观众参观林徽因就读宾夕法尼亚大学时学生证上的头像照片。

2023年济南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4% 居全国GDP万亿级城市前列

今日,国内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重点监测的46个品种中,与昨天相比价格升幅前五名的是巨峰葡萄、菠菜、南瓜、蒜苔和胡萝卜,幅度分别为2.2%、1.4%、1.3%、1.2%和1.2%;价格降幅前五名的是菜花、黄瓜、西瓜、葱头和豆角,幅度分别为3.1%、2.5%、2.4%、2.2%和1.7%。

爱因斯坦探针卫星首批图像发布 看转瞬即逝的宇宙“焰火”

去年10月,科技部等10部门印发的《科技伦理审查办法(试行)》指出,包括脑机接口在内的七项人体实验技术需进行严格的伦理审查,在临床单位的伦理委员会审核后还须上报国家卫健委。今年2月2日,科技部发布了国家科技伦理委员会人工智能伦理分委员会研究编制的《脑机接口研究伦理指引》,这是国内首部针对脑机接口的伦理规范。该指引指出,侵入式脑机接口研究应相对于非侵入式有更严格的规范,在有充分科学证据的前提下,需经过严格审慎的评估程序来确定采用侵入式脑机接口的必要性。

“天回医简”科普展成都开展 展示穿越千年的中医“绝学”

洛阳市副市长王国辉介绍,汉服体验、夜宿博物馆等极具洛阳特色的沉浸式文旅新产品,吸引大量青年前来乐游,“今年以来‘80后’‘90后’来洛游客占比首超80%”。

陆家嘴7年前花85亿买到“毒地”,向苏钢集团索赔百亿获立案

到目前为止,支持或推荐发酵食品用于减重的证据非常弱。这些实验性研究的持续时间较短,而且很多没有报告体重的变化。此外,大多数研究考察的是不同的发酵食品,因此很难得出概括性的结论。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